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谈球吧体育 > 谈球吧新闻 > 谈球吧体育

谈球吧新闻

News

分类>>

许昌专区首个体育场:吃窝窝头训练47名体育尖子从这里走出谈球吧

2022-11-30 13:47: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许昌市八一路许继仪表厂老院,里面还有解放后许昌专区建设的体育场留下的一个篮球馆。

  “我1974年进厂,在这里工作40多年了!”说起许昌专区第一个体育场, 60多岁的电工刘银庆说。他家就在附近住。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们跑到这里玩,但体育场的布局在他的记忆里已经相当模糊。如今,这里只剩下一个被称为“大礼堂”的室内篮球馆。

  在刘银庆的指引下,记者抬头看到一幢坐北朝南的建筑,有两层楼高,正中间留有“毛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几个浮雕大字。

  篮球馆正门已被几间石棉瓦房堵住,从外面看,呈现眼前的房子为三角形,宽近10米、高约8米。中间的大铁门紧锁。

  在许昌市区仓库路体育局家属院,记者找到了退休干部王春阳。他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体育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喜欢体育、热爱体育的十大元帅之一贺龙,受毛主席委托,兼任国家第一任体委主任,而且兼任这个职务达14年。

  在当时的背景下,各省、市的体委主任都由当地的部队领导兼职。因此,当年的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是“军管”条件下的地方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许昌军分区司令员高树官兼任许昌专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张振华中校分管许昌专区的体育工作。1950年,由许昌专区出资数十万元建设体育场,在许昌体委工作的王春阳和几个同事负责体育场的筹建,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占地约100亩的许昌专区体育场基本建成。

  谈球吧体育

  “我在那里生活了近20年,一切场馆设施全都记在我的大脑里!”王春阳说,体育场西侧是一个南北长、东西宽的田径场,田径场四周种有冬青,加上4个排球场、一个封闭式篮球馆谈球吧体育、6个乒乓球室、4栋运动员住房以及各种体育器材仓库,是相当好的综合性体育场馆。

  尤其是室内篮球馆,能遮风挡雨,不受天气的影响就能举行篮球比赛。体育场建好后,许昌的一些单位和其他县、市组织的篮球赛也经常在这里举行。

  因许昌专区体育场投入高、设施全,《河南日报》还以《许昌解放后的第一个体育场》为题,报道了许昌专区体育场的情况谈球吧体育。

  王春阳和胡景钊,都获得了“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证章。在许昌专区体育场,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还是各种赛事的组织者。

  1958年,在许昌师专当体育教师的胡景钊,为迎接河南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被借调到该体育场,对全区的运动员进行田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集训。

  当时,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没有专门的运动服和运动鞋,通常只能穿着布鞋在跑道上训练。有一次,为参加河南省体育运动会,教练为胡景钊从仓库里找到一双没有钉子的运动鞋,没想到他在长跑项目中破了河南省的纪录,王春阳也在短跑项目中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

  按照国家体委的规定,各地每4年要举行一届体育运动会。1959年,许昌专区在这里举办许昌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许昌专区15个县、市的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篮球、棒球等项目的比赛。

  随后,许昌专区运动员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多个项目的比赛,总分在全省排在第一。

  谈球吧体育

  1985年,包括胡景钊、王春阳、郑维娟在内,许昌地区有8人获得了“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证章。

  “文革”期间,在各地学校解散,师生回家的情况下,考虑到许昌体育事业的发展,王春阳等几位老同志给许昌军分区司令员写报告,申请财政拨款,从全区15个县、市挑选出47名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集中到许昌专区体育场进行综合性训练。

  “这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是各县、市的体育尖子,培养好了,就是许昌未来的体育人才。”王春阳回忆,当时,他任体育班的班主任,张世炎任教练。

  然而,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吃饭都成问题。为此,王春阳带着大家到农田里收霜后的红薯叶,让炊事员掺着粗粮蒸窝窝头。炊事员把窝窝头蒸好后,王春阳让人抬到外面,还做出规定:不准运动员把窝窝头拿到教室里或操场上偷着吃。这期体育班办了一年,大家回到了各自的县、市,后来都成了许昌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

  1959年至1983年,许昌地区举办过5届运动会,并选派代表队参加河南省第一至第五届运动会,在各种比赛项目获得金牌68枚、银牌78枚、铜牌89枚,有41人次打破省纪录。

  “为了便于双方工作,我们双方同专区、市财政局商妥后,专区体委同意将专区体育场交给仪表厂,由仪表厂负责尽快给专区体育场新盖房屋,待竣工后正式交换。为了不影响专区体委的正常工作,在新房屋竣工前,从1966年起,由市负责,每年拿出一万元,用于竞赛、训练等项目。”这是记者交换房屋协议书上看到的文字。

  谈球吧体育

  交换房屋协议书复印件显示,1966年5月,也就是“文革”开始这一年,许昌专区第一个体育场 “交换”给许昌仪表厂。

  “当时,我们都想不通,为啥这么好的一个体育场给许昌仪表厂使用?”王春阳说,“或许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领导有领导的考虑,对于一些大事项的决策,一般同志是左右不了的。”

  就这样谈球吧体育,曾在河南省屈指可数、体育设施相对齐全的体育场,本来还可以继续发挥它举办体育赛事、进行体育训练的作用,却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href=""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