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4月20日,張宇明(右)和蘋果種植專家伊凱在智能日光育苗溫室查看蘋果新品種擴繁情況。本報記者 陳寶雲攝
谷雨時節,記者自承德驅車沿陰山山脈一路向西,森林綠、草原青、戈壁灰褐,沿途色彩依次更替。
在900公裡外的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白彥花鎮塔汗其嘎查,大風席卷塵沙,春色朦朧。但穿過一陣風沙,一片綠洲突現眼前:一行行高約2.5米的蘋果樹頂著嫩葉、冒著花苞,迎風搖曳,空氣中散發著淡淡花香。
果園旁,皮膚黝黑、嘴唇干裂的平泉尚澤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明正指揮技術人員,用鉤機開挖樹坑,栽種新苗。
“地上這麼多石頭,樹能成活嗎?”聽著鉤機下的金石碰撞聲,看著大如西瓜小如雞蛋的石頭,記者禁不住發問。
“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問過我。”張宇明說,石頭能增加土壤透氣性,反而成了根系生長的“幫手”。
烏拉特前旗地處烏拉山南麓、黃河“幾字彎”頂端,屬典型的荒漠化草原,生態脆弱,年均降水量僅200多毫米,蒸發量2300多毫米,是“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的主戰場。
“20多年來,為遏制風沙,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我們在推進國土綠化過程中,也嘗試栽種‘123’小蘋果、山桃、山杏等果樹,但因為缺乏技術,果樹長期無人管護,一直產生不了經濟效益。”烏拉特前旗發改委副主任張君毅說,2018年,在一次培訓中,他結識了張宇明,為荒漠種出好果樹帶來轉機。
“一般來說,像這裡1月份平均溫度-10℃至-14℃的區域,不適宜蘋果生長。”正在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的尚澤果業技術顧問、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伊凱告訴記者,讓不適宜變成適宜,需要從品種改良、技術改進、管理創新等各個環節入手。
走進6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日光育苗溫室,去年花費1600萬元購買的“幸福美滿”紅肉蘋果新品種,已經發芽抽枝,5月底,即可開始嫁接。
“現在已嫁接栽種的6000多畝果樹,基本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契丹香果’品種,具有良好的抗寒性,畝產2500多公斤。”張宇明說,“幸福美滿”紅肉蘋果分“幸紅”“福紅”“美紅”“滿紅”四個品種,實現了易著色、免套袋、紅肉耐貯、酸甜可口、富含類黃酮等多性狀聚合育種新突破。今年,計劃嫁接2000多畝。
除了新品種,果園裡處處有乾坤:無人機授粉、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矮化密植栽培技術……“為節約水資源,我們在地下60厘米處鋪設了防滲膜。下一步還要鋪設加熱裝置,讓春來早、冬延遲。”張宇明說,經過5年試栽,無論是樹的生長、樹體結構,還是產量和果品質量,都可與河北平泉基地種植的相媲美。目前,已與一家大型果汁生產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年最大採購量達40萬公斤。
另外,他們還創新推行“蘋果+芍藥”間作模式——芍藥根系固沙改土,花期吸引游客,5年后採收入藥,畝均年增收超萬元。
塔汗其嘎查黨支部書記寶音是果園常客。“綠油油的果園可是個‘寶庫’,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每年村裡牧民能增收200多萬元。”寶音說,大家都躍躍欲試,准備發展蘋果種植。
近日,尚澤果業又與當地政府和牧民簽訂了1.3萬畝低效林、退化林改造提質協議,蘋果種植面積將達到2.1萬畝。
“計劃5年內推廣種植8萬至10萬畝,構建‘育苗—種植—加工—旅游’全產業鏈,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多贏。”站在蘋果樹下,張宇明的目光越過綠洲,投向更遠的荒漠。(記者陳寶雲)
四月的沁河,流光溢彩。風過處,花香四溢,河面上泛起層層漣漪,碎金般的陽光洒落在水面,猶如一幅優美動人的畫卷。…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給人民網網友回信。這封回信,既見証著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傳遞著民生關懷,也勾勒出新一年的發展圖景。既是對一年來河北高質量發展的深情回望,开云体育登录更是對未來征程的鄭重承諾。 從倪岳峰書記的回信中,我們感受到河北全省上下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燕趙兒女匯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燕趙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勃勃生機。本網推出系列報道,深度解碼回信中提到的各項成績的背后故事,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匯聚更多共識。…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